在化工、電力等行業,脫硫泵扮演著關鍵角色,然而其表面腐蝕問題卻如影隨形,困擾著企業生產。
脫硫泵表面腐蝕的成因復雜多樣。首先是介質因素,脫硫漿液中富含酸性物質、氯離子以及大量固體顆粒。酸性成分會與泵體金屬直接發生化學反應,侵蝕金屬表面;氯離子則具有很強的穿透性,能破壞金屬表面的氧化膜,加速腐蝕進程。那些堅硬的固體顆粒,在泵運轉時不斷沖擊泵殼與葉輪表面,造成磨損,使金屬表層防護屏障受損,為腐蝕介質開辟入侵通道。
運行工況也難辭其咎。脫硫泵長期處于高壓差、高流速的工作環境下,漿液對泵體的沖刷力強。這種持續的機械作用力會讓金屬表面疲勞,微觀裂紋逐漸滋生,為腐蝕提供可乘之機。同時,溫度波動也會影響漿液的化學活性,高溫時化學反應加速,低溫時又可能有結晶析出,進一步惡化泵體表面環境。

材質選用不當亦是關鍵原因。若泵體材質耐腐蝕性欠佳,在面對惡劣的脫硫環境時,自然難以招架。一些普通金屬材質在初始階段還能勉強應對,但隨著時間推移,腐蝕愈發嚴重。
針對這些腐蝕原因,補救措施應運而生。在材料選擇上,可優先采用特種合金鋼,如鎳基合金、哈氏合金等,它們具備耐腐蝕與抗磨損性能,能有效抵御脫硫漿液的侵蝕。對于已出現腐蝕的部件,表面處理技術大顯身手。熱噴涂陶瓷涂層,能在泵體表面形成一層堅硬且致密的防護層,隔絕腐蝕介質;而采用環氧金剛砂等耐磨防腐涂料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受損表面,增強抗腐蝕能力。
合理調整漿液流量、壓力與溫度,避免過度沖刷與劇烈化學反應,延長泵體使用壽命。此外,加強日常維護與監測,定期檢查泵體腐蝕狀況,借助先進的檢測手段,如超聲波測厚、電化學腐蝕監測等,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,將腐蝕扼殺在萌芽之中。
解鎖脫硫泵表面腐蝕之謎,從根源入手,以精準有效的補救策略,方能保障脫硫泵安穩運行,助力工業生產一路暢行。